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一、 污染物在植物體內的分布
植物受污染物的途徑有表面附著(如:散逸到大氣中的各種氣態(tài)污染物、施用農藥、大氣中的粉塵降落及含大氣污染的降水等,會有一部分粘附在植物表面上,造成對植物的污染和危害。)、植物吸收(如:二氧化硫被植物葉片的氣孔吸入使葉片的葉綠體遭到破壞,組織壞死,在葉子外表出現(xiàn)傷斑。)等。
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其污染物在植物體內的分布與植物種類、吸收污染物的途徑等因素有關。
從土壤和水體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般分布規(guī)律和殘留含量的順序是:根 > 莖 > 葉 > 穗 > 殼 > 種子
二、 污染物在動物體內的分布
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等途徑進入動物體,通過食物鏈而得到濃縮富集,后進入人體。
1、動物吸收及其污染物在動物體內的轉化與排泄
污染物被吸收后,可在動物體內發(fā)生轉化與排泄作用。
有機污染物質進入動物體后,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分子量小的毒物可以原形排出外,絕大部分都要經過某種酶的代謝(或轉化),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無機污染物質,進入動物體后,一部分參加生化代謝過程,轉化為化學形態(tài)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也有一部分直接于細胞各部分。
各種污染物質經轉化后,其排泄途徑主要通過腎臟,消化道和呼吸道,也有少量隨汗液,乳汁等分泌液排出。
2、生物濃縮作用
(1 、定義:生物機體從周圍環(huán)境中蓄積某種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使生物體內該物質濃度超過環(huán)境中濃度的現(xiàn)象。
(2 、形成: 攝入量大于排除分解消除
3、 污染物在動物體內的分布
污染物在動物體內的分布大體存在以下五個規(guī)律:
( 1 )能溶解于體液的物質,如鉀、鈉、鋰、氟、氯、溴等離子,在體內分布比較均勻。
( 2 )鑭、銻、釷等三價和四價陽離子主要蓄積于肝和其他網狀內皮系統(tǒng)。
( 3 )與骨骼親和形較強的物質,如鉛,鈣等二價陽離子在骨骼中含量較高
( 4 )對某一器官具有特殊親和性的物質,則在該種器官中蓄積較多
( 5 )脂溶性物質,如有機氯化合物(六六六, DDT 等)易蓄積于動物體內的脂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