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了解環境監測外的發展狀況;了解環境監測的特點;掌握優先監測原則和優先監測污染物;
1、被動監測(污染監測階段):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對痕量環境污染物進行分析;
2、主動監測(目的監測):20世紀70年代,化學、物理、生物手段對污染進行監測;
化學監測:對污染物分析測試;
物理監測:對物理(或能量)因子熱、聲、光、是磁輻射、振動及放射性等強度、能量和狀態測試;
生物監測:對生物由于環境質量變化所發出的各種反應和信息,如受害癥狀、生長發育、形態變化等測試;
生態監測:對區域群落、種落的遷移變化進行觀測;
環境分析只是環境監測的一部分:某一化學毒物的含量僅是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環境中各種污染物之間、污染物與其他物質、其他因素之間還存在著相加和拮抗作用。
為尋求危害的原因,人們著手調查研究污染物質(對象)的性質、來源、含量以及分布狀態,并以基本化學物質為單位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目的),即環境分析。——環境監測的前身及基礎。
3、自動監測(污染防治監測階段):自動連續監測系統的應用。
1、環境污染的特點
(1)、時間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
(2)、空間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后,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
(3)、環境污染與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強度)的關系:污染因素對環境的危害有一閾值;
(4)、污染因素的綜合效應: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對人或生物體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
單獨作用:即當機體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組分發生危害,沒有因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當這種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總和時;
相乘作用:當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毒害作用超過個別毒害作用的總和時;
拮抗作用: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污染物對機體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時;
(5)、環境污染的社會評價:與社會制度、文明程度、技術經濟發展水平、民族的風俗習慣、哲學、污染等有關。
2、環境監測的特點
(1)、綜合性:監測手段、監測對象、監測數據處理分析的綜合性;
(2)、連續性:只有長期測定,才能從大量的數據中揭示其變化規律;
(3)、追蹤性:質量保證體系。
1、化學、物理技術:化學分析方法、儀器分析(利用物質的化學性質);儀器分析方法(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
2、生物技術:利用植物和動物在污染環境中所產生的各種反映信息來判斷環境質量;
傷害癥狀、污染物含量、生化反應、植物監測器、生理機能變化等;
3、監測技術的發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原子熒光光譜、離子色譜、HPLC等;
發展大型、自動連續監測系統;
小型便攜式、簡易快速的監測技術;
由于環境污染物成分復雜、隨即多變、時空分布廣、濃度變化大,因此不論從人力、物力、財力或從化學毒物的危害程度和出現頻率的實際情況,某一實驗室不可能對每一種化學品都進行監測、實行控制,只能有重點、針對性的對部分污染物進行監測和控制,這就是所謂的優先監測原則。優先監測那些危害大、出現頻度高的因素。
優先監測的污染物包括:
1、對環境影響大的污染物;
2、已有可靠的監測方法并能獲得準確數據的污染物;
3、已有環境標準或其他依據的污染物;
4、在環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過規定的標準濃度,棘手的污染趨勢還在上升的污染物;
5、樣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